• <button id="bwc4o"><object id="bwc4o"></object></button>

    1. 正在閱讀:

      【專訪】生物安全專家萬方浩: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應“一種一策”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專訪】生物安全專家萬方浩: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應“一種一策”

      我國啟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將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摸清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危害程度等情況,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外來入侵物種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及協調指揮體系做好鋪墊。

      加拿大一枝黃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每年10月中下旬是“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開花時節,從山坡林地到沼澤地帶均可見其色澤亮麗的花朵彌漫。但是,與溫婉的名字不符,“加拿大一枝黃花”根系分泌物可抑制周圍物種萌發生長,是名副其實的植物“殺手”,已被列入中國重要外來有害植物名錄。

      近期,多地發布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動態消息,這只是中國抵御外來物種入侵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紅火蟻、福壽螺、鱷雀鱔等外來入侵物種不斷進入公眾視野,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圍剿”行動也吸引了社會多個層面廣泛參與。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021年4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將外來物種入侵界定為生物安全重大風險因素之一,強化了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在國家生物安全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也明確提出,提升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水平,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當前,為期3年的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正在進行當中。這次普查規模如何?預計何時完成?對于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治有何重要作用?界面新聞日前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重點專項專家組成員、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專家組副組長萬方浩。

      萬方浩指出,我國生物入侵發生態勢非常嚴峻,已確證的外來入侵物種達660余種。與此同時,我國生物入侵的物種數量、分布區域、擴散態勢、危害水平等這些本底數據嚴重缺乏。為此,我國啟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將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摸清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危害程度等情況,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外來入侵物種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及協調指揮體系做好鋪墊。

      界面新聞:這次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的背景是什么?

      萬方浩:我國生物入侵發生態勢非常嚴峻,已確證的外來入侵物種達660余種。例如,2004年入侵物種紅火蟻在我國大陸首次發現,農業農村部2022年初監測數據顯示,該入侵生物已傳播至全國12個省份;草地貪夜蛾2019年傳入我國,在入侵我國后一年內就擴散至20多個省份,影響上千萬畝農作物安全。

      新發入侵物種致使動植物疫情頻發。近年來,世界上重大入侵生物頻繁入侵我國,如番茄潛葉蛾(2017年侵入)、草地貪夜蛾(2019侵入)、番茄褐色皺紋果病毒(2019侵入)等,新發/突發入侵物種肆意擴散蔓延和暴發成災,入侵危害威脅巨大。

      可以看到,潛在入侵物種頻頻犯關,傳入和擴散風險巨大?!笆濉逼陂g,我國口岸截獲有害物種數大幅度增加,截獲的物種數和批次大約是20年前的10倍和50倍。新發/突發外來物種數量劇增導致阻截難度也增大。

      與此同時,我國生物入侵的物種數量、分布區域、擴散態勢、危害水平等這些本底數據嚴重缺乏。盡管“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已經有一些科研項目支持部分科研團隊開展了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本底調查工作,但是這些項目往往只覆蓋我國的少部分區域,掌握的數據不夠全面,難以指導國家層面的管理政策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據此,開展全國范圍的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刻不容緩。

      界面新聞:外來物種入侵似乎越來越頻繁,為何出現如此現象?

      萬方浩:隨著全球經濟體一體化與國際貿易的飛速發展,各大陸間、各國家的生物物種隨著國際貿易、國際大型活動、國際旅游等傳入傳出的頻率不斷增加, 據國際相關文獻報道,全球生物入侵遠未達到飽和,只要有國際貿易和人類活動,就會有生物入侵,這是全球科學家所達成的共識。當今,不僅僅是我國的生物入侵現象嚴重,全球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共同面臨生物入侵的巨大挑戰,包括頻繁的生物入侵。

      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生物入侵防控投資力度的加大以及公眾認知的提高,盡早、盡快、及時發現入侵物種的頻率也在增加。及時發現一些新發/突發的入侵物種,就能及時防控,避免更大的損失。許多入侵物種傳入到一個新的環境,在建立種群、地域擴張期間往往有很長時間的潛伏期(時滯),這個期間不易被發現。一旦被發現,就有可能是導致危害的時期了。因此,外來入侵物種全國普查是“早發現、早防控、早避免損失”的重要工作。

      界面新聞:外來生物入侵會造成哪些嚴重危害?

      萬方浩:外來生物入侵是影響我國農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子之一,不僅關系到14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關系到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如稻水象甲、福壽螺對水稻減產的影響均可達70%-80%,嚴重時甚至造成絕收;草地貪夜蛾于2019年初入侵我國,2021年已在全國27個省1426個縣有發生,實查發生面積2075萬畝,主要為害玉米、小麥等作物,如不防治或防治不及時,產量損失在20%-30%,嚴重危害時可達50%以上。

      外來生物入侵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群落結構改變,生態系統難以逆轉,導致農業生態系統生產能力下降。入侵物種還可導致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降低,農業重要動植物品種資源被嚴重破壞。如薇甘菊被稱為“一分鐘一英里雜草”,該入侵物種覆蓋的樹木、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嚴重影響,失去光合作用甚至死亡,導致食物鏈結構被打亂,食物網崩潰,對動植物多樣性、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

      此外,外來生物入侵可能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如豚草花粉可引發嚴重過敏,紅火蟻叮咬可致敏致死。20世紀初以來,國際上已把一些暴發性和毀滅性的入侵物種(如農業病蟲害)上升到“農業生物恐怖”的高度。還可能引起食品污染,危害食品安全。如上世紀70年代引進食用的入侵物種福壽螺,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一只福壽螺中含有3000條以上寄生蟲,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極易引起食源性寄生蟲病。

      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SPS)》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BT)中明確規定:在有充分科學依據的情況下,為保護生產安全和國家安全,可以設置一些技術壁壘,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危害。近年來我國一些農產品國際貿易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的嚴重阻礙,日本曾以水稻疫情為由禁止我國北方水稻及相關制品出口日本,美國曾以我國發生桔小實蠅為由禁止我國柑橘出口美國。近年來,我國新發現許多果蔬病害,除了導致農業生產的嚴重損失,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我國部分水果和蔬菜的出口與銷售。

      界面新聞:本次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的規模如何?

      萬方浩: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由農業農村部牽頭,以我國初步掌握的外來入侵物種為基礎,在農田、漁業水域、森林、草原、濕地等各區域,啟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將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摸清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危害程度等情況。

      這次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規模宏大。國家成立了專門管理機構(或機制)全面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普查覆蓋范圍廣、參與人數多。全國各省市已全面部署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印發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方案,成立省市、區縣級普查機構。各省市自治區組織開展普查專班培訓、召開專題會,培訓基層普查技術人員。除落實中央財政經費外,各省級均落實了普查工作經費,切實加強了普查工作。

      界面新聞:普查工作具體是如何進行的?中國地大物博,怎樣摸清外來入侵物種底數?

      萬方浩: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的對象是入侵植物、農作物病蟲害和水生動物。普查工作采取面上調查和重點監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一是實施好農田和漁業水域的面上調查。具體為各省以縣為單元,結合區域地理環境特點、主要入侵物種等,科學確定實地調查路線和關鍵節點,全面調查入侵物種數量、分布范圍、發生面積等。在此基礎上,加強與林草、海關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應查盡查、不重不漏,并做好數據匯總整理,最終形成物種分布“一張圖”“一套表”。

      二是抓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重點監測。針對農業重大危害外來入侵物種,中央確定了重點區域、重點生境、重點種類的重點監測點位,協調中央財政給予資金支持,也經過各省農業農村部門推薦,遴選確定了技術支撐單位。各省督促指導這些支撐單位和專業團隊,分物種、分區域制定詳實的實施方案,在關鍵生長階段開展集中調查,科學評估物種危害程度、擴散風險等,及時形成本省重大危害外來入侵物種評估報告。

      面上調查工作分為三階段:2021年,開展前期準備和普查試點。其中包括:制定統一規范的普查規程、調查報表等技術文件, 編制普查物種參考清單,依托現有信息平臺升級完善普查功能;開展普查宣傳培訓工作,提升基層人員物種識別、信息采集等專業技術能力;分行業完成外來入侵物種普查試點,總結試點經驗,完善普查方案, 部署全面普查。

      2022年,全面推開普查。具體任務包括: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基本普查單元,開展農田、漁業水域、森林、草原、濕地等區域外來入侵物種面上調查; 篩選部分重大危害入侵物種,在集中暴發區、新發區等重點區域,開展系統調查監測; 持續開展主要入境又岸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開展數據審核、質量核查等工作,確保普查數據質量。

      2023年,開展成果核查與總結。具體任務包括:完成普查數據質量核查,對審核結果存疑的開展補充調查,系統整合外來入侵物種普查信息,形成統一的物種名錄清單、數據庫、標本庫等普查成果,研判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擴散趨勢,分析外來入侵物種對我國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影響,形成全國外來入侵物種狀況及危害趨勢報告。

      界面新聞:本次普查結果將被如何運用?

      萬方浩:按照農業農村部聯合其他6部委下發的《關于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的通知》的規定,此次普查工作預計于2023年12月完成。

      普查結果運用將分為多個方面:一是明確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底數,分布范圍和危害程度,為后續開展外來入侵物種常態化監測和治理打下基礎。

      二是形成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種質資源庫和信息共享平臺,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外來入侵物種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及協調指揮體系做好鋪墊。

      三是依據普查掌握的本地數據,形成我國外來入侵物種擴散、危害風險報告,明確入侵物種的擴散蔓延趨勢和危害發生趨勢。

      四是依據擴散危害風險和程度的高低,遴選一批重點外來入侵物種,按照“一種一策”的防控策略,提出具體防控措施及行動規劃。

      界面新聞:為建立完善的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體系,我們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萬方浩:首先,要依據國家生物安全法,完善各種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辦法與條例,并制定國家/省級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優先行動計劃與指南,制定系列外來入侵物種早期預警、檢測監測、撲滅根除、區域減災的技術規程。

      此外,需建立各級政府在外來入侵物種的發現上報、緊急處置、索源追蹤、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協調機制與管理體系;建設各級管理部門指導下的完整、完全、專業的專家智庫及工作小組,為各級決策機構提供技術與方案咨詢;加大科技投資力度,全面有序開展外來入侵物種基礎、應用基礎、防控技術的創新性研究;建設完整的大數據與大數據分析平臺,深度分析生物入侵的發生、分布、擴張、危害的時間與空間動態與趨勢,為管理部門、科技部門的行動提供數據支撐。

      同時,加強公眾認知,提高法制觀念,強化生物安全及生物入侵防控的科普教育;提倡生物入侵主題志愿者活動,加強全民防控行動;嚴禁對于外來入侵物種的各種交易活動(寵物市場、網郵購買等);加強對于公眾放生行為的監管,禁止放生任何外來入侵物種。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專訪】生物安全專家萬方浩: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應“一種一策”

      我國啟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將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摸清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危害程度等情況,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外來入侵物種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及協調指揮體系做好鋪墊。

      加拿大一枝黃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每年10月中下旬是“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開花時節,從山坡林地到沼澤地帶均可見其色澤亮麗的花朵彌漫。但是,與溫婉的名字不符,“加拿大一枝黃花”根系分泌物可抑制周圍物種萌發生長,是名副其實的植物“殺手”,已被列入中國重要外來有害植物名錄。

      近期,多地發布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動態消息,這只是中國抵御外來物種入侵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紅火蟻、福壽螺、鱷雀鱔等外來入侵物種不斷進入公眾視野,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圍剿”行動也吸引了社會多個層面廣泛參與。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021年4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將外來物種入侵界定為生物安全重大風險因素之一,強化了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在國家生物安全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也明確提出,提升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水平,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當前,為期3年的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正在進行當中。這次普查規模如何?預計何時完成?對于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治有何重要作用?界面新聞日前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重點專項專家組成員、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專家組副組長萬方浩。

      萬方浩指出,我國生物入侵發生態勢非常嚴峻,已確證的外來入侵物種達660余種。與此同時,我國生物入侵的物種數量、分布區域、擴散態勢、危害水平等這些本底數據嚴重缺乏。為此,我國啟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將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摸清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危害程度等情況,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外來入侵物種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及協調指揮體系做好鋪墊。

      界面新聞:這次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的背景是什么?

      萬方浩:我國生物入侵發生態勢非常嚴峻,已確證的外來入侵物種達660余種。例如,2004年入侵物種紅火蟻在我國大陸首次發現,農業農村部2022年初監測數據顯示,該入侵生物已傳播至全國12個省份;草地貪夜蛾2019年傳入我國,在入侵我國后一年內就擴散至20多個省份,影響上千萬畝農作物安全。

      新發入侵物種致使動植物疫情頻發。近年來,世界上重大入侵生物頻繁入侵我國,如番茄潛葉蛾(2017年侵入)、草地貪夜蛾(2019侵入)、番茄褐色皺紋果病毒(2019侵入)等,新發/突發入侵物種肆意擴散蔓延和暴發成災,入侵危害威脅巨大。

      可以看到,潛在入侵物種頻頻犯關,傳入和擴散風險巨大?!笆濉逼陂g,我國口岸截獲有害物種數大幅度增加,截獲的物種數和批次大約是20年前的10倍和50倍。新發/突發外來物種數量劇增導致阻截難度也增大。

      與此同時,我國生物入侵的物種數量、分布區域、擴散態勢、危害水平等這些本底數據嚴重缺乏。盡管“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已經有一些科研項目支持部分科研團隊開展了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本底調查工作,但是這些項目往往只覆蓋我國的少部分區域,掌握的數據不夠全面,難以指導國家層面的管理政策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據此,開展全國范圍的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刻不容緩。

      界面新聞:外來物種入侵似乎越來越頻繁,為何出現如此現象?

      萬方浩:隨著全球經濟體一體化與國際貿易的飛速發展,各大陸間、各國家的生物物種隨著國際貿易、國際大型活動、國際旅游等傳入傳出的頻率不斷增加, 據國際相關文獻報道,全球生物入侵遠未達到飽和,只要有國際貿易和人類活動,就會有生物入侵,這是全球科學家所達成的共識。當今,不僅僅是我國的生物入侵現象嚴重,全球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共同面臨生物入侵的巨大挑戰,包括頻繁的生物入侵。

      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生物入侵防控投資力度的加大以及公眾認知的提高,盡早、盡快、及時發現入侵物種的頻率也在增加。及時發現一些新發/突發的入侵物種,就能及時防控,避免更大的損失。許多入侵物種傳入到一個新的環境,在建立種群、地域擴張期間往往有很長時間的潛伏期(時滯),這個期間不易被發現。一旦被發現,就有可能是導致危害的時期了。因此,外來入侵物種全國普查是“早發現、早防控、早避免損失”的重要工作。

      界面新聞:外來生物入侵會造成哪些嚴重危害?

      萬方浩:外來生物入侵是影響我國農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子之一,不僅關系到14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關系到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如稻水象甲、福壽螺對水稻減產的影響均可達70%-80%,嚴重時甚至造成絕收;草地貪夜蛾于2019年初入侵我國,2021年已在全國27個省1426個縣有發生,實查發生面積2075萬畝,主要為害玉米、小麥等作物,如不防治或防治不及時,產量損失在20%-30%,嚴重危害時可達50%以上。

      外來生物入侵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群落結構改變,生態系統難以逆轉,導致農業生態系統生產能力下降。入侵物種還可導致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降低,農業重要動植物品種資源被嚴重破壞。如薇甘菊被稱為“一分鐘一英里雜草”,該入侵物種覆蓋的樹木、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嚴重影響,失去光合作用甚至死亡,導致食物鏈結構被打亂,食物網崩潰,對動植物多樣性、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

      此外,外來生物入侵可能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如豚草花粉可引發嚴重過敏,紅火蟻叮咬可致敏致死。20世紀初以來,國際上已把一些暴發性和毀滅性的入侵物種(如農業病蟲害)上升到“農業生物恐怖”的高度。還可能引起食品污染,危害食品安全。如上世紀70年代引進食用的入侵物種福壽螺,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一只福壽螺中含有3000條以上寄生蟲,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極易引起食源性寄生蟲病。

      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SPS)》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BT)中明確規定:在有充分科學依據的情況下,為保護生產安全和國家安全,可以設置一些技術壁壘,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危害。近年來我國一些農產品國際貿易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的嚴重阻礙,日本曾以水稻疫情為由禁止我國北方水稻及相關制品出口日本,美國曾以我國發生桔小實蠅為由禁止我國柑橘出口美國。近年來,我國新發現許多果蔬病害,除了導致農業生產的嚴重損失,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我國部分水果和蔬菜的出口與銷售。

      界面新聞:本次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的規模如何?

      萬方浩: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由農業農村部牽頭,以我國初步掌握的外來入侵物種為基礎,在農田、漁業水域、森林、草原、濕地等各區域,啟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將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摸清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危害程度等情況。

      這次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規模宏大。國家成立了專門管理機構(或機制)全面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普查覆蓋范圍廣、參與人數多。全國各省市已全面部署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印發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方案,成立省市、區縣級普查機構。各省市自治區組織開展普查專班培訓、召開專題會,培訓基層普查技術人員。除落實中央財政經費外,各省級均落實了普查工作經費,切實加強了普查工作。

      界面新聞:普查工作具體是如何進行的?中國地大物博,怎樣摸清外來入侵物種底數?

      萬方浩: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的對象是入侵植物、農作物病蟲害和水生動物。普查工作采取面上調查和重點監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一是實施好農田和漁業水域的面上調查。具體為各省以縣為單元,結合區域地理環境特點、主要入侵物種等,科學確定實地調查路線和關鍵節點,全面調查入侵物種數量、分布范圍、發生面積等。在此基礎上,加強與林草、海關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應查盡查、不重不漏,并做好數據匯總整理,最終形成物種分布“一張圖”“一套表”。

      二是抓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重點監測。針對農業重大危害外來入侵物種,中央確定了重點區域、重點生境、重點種類的重點監測點位,協調中央財政給予資金支持,也經過各省農業農村部門推薦,遴選確定了技術支撐單位。各省督促指導這些支撐單位和專業團隊,分物種、分區域制定詳實的實施方案,在關鍵生長階段開展集中調查,科學評估物種危害程度、擴散風險等,及時形成本省重大危害外來入侵物種評估報告。

      面上調查工作分為三階段:2021年,開展前期準備和普查試點。其中包括:制定統一規范的普查規程、調查報表等技術文件, 編制普查物種參考清單,依托現有信息平臺升級完善普查功能;開展普查宣傳培訓工作,提升基層人員物種識別、信息采集等專業技術能力;分行業完成外來入侵物種普查試點,總結試點經驗,完善普查方案, 部署全面普查。

      2022年,全面推開普查。具體任務包括: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基本普查單元,開展農田、漁業水域、森林、草原、濕地等區域外來入侵物種面上調查; 篩選部分重大危害入侵物種,在集中暴發區、新發區等重點區域,開展系統調查監測; 持續開展主要入境又岸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開展數據審核、質量核查等工作,確保普查數據質量。

      2023年,開展成果核查與總結。具體任務包括:完成普查數據質量核查,對審核結果存疑的開展補充調查,系統整合外來入侵物種普查信息,形成統一的物種名錄清單、數據庫、標本庫等普查成果,研判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擴散趨勢,分析外來入侵物種對我國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影響,形成全國外來入侵物種狀況及危害趨勢報告。

      界面新聞:本次普查結果將被如何運用?

      萬方浩:按照農業農村部聯合其他6部委下發的《關于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的通知》的規定,此次普查工作預計于2023年12月完成。

      普查結果運用將分為多個方面:一是明確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底數,分布范圍和危害程度,為后續開展外來入侵物種常態化監測和治理打下基礎。

      二是形成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種質資源庫和信息共享平臺,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外來入侵物種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及協調指揮體系做好鋪墊。

      三是依據普查掌握的本地數據,形成我國外來入侵物種擴散、危害風險報告,明確入侵物種的擴散蔓延趨勢和危害發生趨勢。

      四是依據擴散危害風險和程度的高低,遴選一批重點外來入侵物種,按照“一種一策”的防控策略,提出具體防控措施及行動規劃。

      界面新聞:為建立完善的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體系,我們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萬方浩:首先,要依據國家生物安全法,完善各種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辦法與條例,并制定國家/省級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優先行動計劃與指南,制定系列外來入侵物種早期預警、檢測監測、撲滅根除、區域減災的技術規程。

      此外,需建立各級政府在外來入侵物種的發現上報、緊急處置、索源追蹤、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協調機制與管理體系;建設各級管理部門指導下的完整、完全、專業的專家智庫及工作小組,為各級決策機構提供技術與方案咨詢;加大科技投資力度,全面有序開展外來入侵物種基礎、應用基礎、防控技術的創新性研究;建設完整的大數據與大數據分析平臺,深度分析生物入侵的發生、分布、擴張、危害的時間與空間動態與趨勢,為管理部門、科技部門的行動提供數據支撐。

      同時,加強公眾認知,提高法制觀念,強化生物安全及生物入侵防控的科普教育;提倡生物入侵主題志愿者活動,加強全民防控行動;嚴禁對于外來入侵物種的各種交易活動(寵物市場、網郵購買等);加強對于公眾放生行為的監管,禁止放生任何外來入侵物種。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_久久天天婷婷五月俺也去_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产自_日本高清不卡中文字幕免费

    2. <button id="bwc4o"><object id="bwc4o"></object></button>